Vivian 发表于 2022-1-27 20:02:30

如何写好旋律(三)从四到八(以及时间对位法)

如何写好旋律(三)从四到八(以及时间对位法)



我们回到投稿来:第一篇中我们修改了前四小节:
现在我们就要到了从四写八的这一步了。先观察一下龚同学的原始意图:
很明显,他打算写一个八小节的旋律。根据上一篇讲的音乐定律:好的旋律要有整体性,就需要内部对比,也就是说前四小节和后四小节一定是对比关系。并且,在四小节的尺寸下,我们还需要高阶对比的帮助。我们先来分析高阶对比的关系:前四小节是内部反复,所以根据高阶对比的原则,我们需要后四小节是内部对比,这样才能和之前的内部反复形成高阶对比:
然后我们要来看如何保证后四小节的内部对比。这点其实龚同学做的已经不错了:
龚同学保障后四小节做内部对比的方式是,前两小节内部反复,后两小节内部对比,从而形成高阶对比。这种上半句(2反复2),下半句[(1反复1 )对比2]是一种非常常见的8小节结构,以下是著名的例子之一:


(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而我给大家讲的这套定律就可以帮助我们从更根本的层次去理解为什么这个结构能够变得如此流行:因为用它就能让我们自动获得高阶对比。然而光有高阶对比是不够的——拥有低阶对比是形成对比关系的基本条件。于是我就要补一个上一篇文章没有展开讲的大洞:到底两个旋律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算是【低阶对比】?在这里我就要先讲一个我的王氏时间对位法™©(嘿嘿)。德语叫Sukzessive Komplementarität,我的研究生论文里面的一大课题。简单说就是,我们学习的普通对位描述的不是同时进行的两个声部之间的关系嘛:
时间对位说的就是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两段音乐之间的关系。想要分析一段音乐的时间对位,就要用我发明的一种独特分析法:把一段从正中间劈开,然后小节线对齐并排:



以观察在时间上对应的音之间的关系。低阶对比,用时间对位法来看就是:同样的位置,不出现同样的音。(这句话有很多星号,之后碰上具体例子再解释)以土耳其进行曲为例:
这四小节没有一个地方出现同位同音的状况。所以我们可以说他满足了低阶对比。我们也会发现莫扎特在每一对儿对比关系的旋律中都做到了低阶对比:
除了同时不同音之外,音乐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可以通过”时间对位“增强对比强度,以获得更高的整体性,这里举例几个:一、高音、张力音对位把一部分最高或最有张力的音对齐到另一部分最低或最没张力的音。就比如这个例子中:
第一半最高音,也是最有张力的音对应的恰好是第二半最低、最没张力的音(红箭头),第二半的重点音对应的也都是第一半中相对较弱的音。(蓝箭头)二、张力方向,张力方向形状对位张力方向这个,我不太好用科学语言解释,不过相信有乐感的同学其实一看就能感觉到:
前一半是一个上升的形状,后一半先是持平,再是下降。这两半在张力方向和张力形状都做到了对比。三、乐节、动机的分界线对位我们可以发现,上下两半动机和乐节的分界线也都不在同位出现:
四、节奏对位其实很多旋律的节奏吸引人,都是因为他们满足节奏上的时间对位:



比如这个例子,无论是按两小节还是四小节的比例尺,两半音乐里都有给另外一半的节奏”补洞“的情况。办法还有很多,先列举到这里。我还得说一句,就是上面说的这几点其实都是互相牵扯的,比如节奏上的对位可能直接也就会导致动机乐节分界线对位。-------题外话------不知道同学们还是否记得第一篇文章我们讲过的音高补洞。如果说音高补洞是纵向的补洞:
那么我们可以把节奏上的时间对位理解成一种横向的补洞(不过需要把它纵向排列来帮我们发现洞在哪里):
-------题外话结束-----现在我们用时间对位这个工具的帮助来审视龚同学投稿。我们把这八小节从中间劈开,对齐排列:
先来看音高的时间对位
同音不同位的规则只被打破了两次。但其实都不算严重:左侧,其实就是同音不同位规则的第一种常见例外——当音的角色不同时,允许同音同位。上面的降B是和弦内音,而下面的降B则是倚音,需要被解决,等于实际”正确“音高是降A,不构成冲突。右侧的那个冲突出现在不显眼的弱拍,也可以被允许。不过这个其实也引人而异,可能对于有一些人的耳朵来说,这个冲突足以导致他思考如何修改:
可能他就得把上半部分修改成之前我们讲的另一种方案来解决这个冲突。而如果他们舍不得更改上半部分妩媚的方案,那他们就得想办法修改后半段。接着我们来看节奏的时间对位:
在这两个地方,节奏的对比明显不理想。我们会感觉上下两句都会在同一个地方喘气,导致缺乏完整性。想要修改这个我们就应该进行一些节奏补洞:
然后音乐性瞬间大幅提高,尤其是中间的这个G,补了一个之前空缺了很久的洞——之前每次第二小节的第三拍没有音的洞,终于在这里补上了,这自然是很爽很爽的:
大家在最后的录音中仔细体会一下这个G的爽另外左边的修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突出了这两小节之间的重复关系:
回去看原来这两段不同的起拍,反倒令人不清楚这两段的关系到底是要重复还是对比。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同学们写作时不要怕重复,该重复的时候就要重复,我们只不过是一定要清楚两段音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二堆题外话----上面对于节奏的修改我们其实还可以通过另一个眼光去看:弱起。弱起是一个最容易被初学者忽视的一个问题。而拥有丰富弱起是最有效的给予音乐呼吸感的办法。和之前说的时间对位结合说也不难理解,丰富的弱起自动能帮助我们自动获得节奏、动机乐节分界线的时间对位。你眼中弱起是什么样的?大概也就长这样?偶尔之后想起来了来一下



然而如何弱起是一个我们应该在每一个乐句甚至每一个乐节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用节奏对位的方式思考)。下面带大家看看莫扎特曲子中(KV376 我最爱的曲子之一)出现的花式弱起。首先上面的例子,是个四分音符的起拍。我们继续按越来越长的顺序来看几个:







不光如此,弱起甚至可以(根据我的理论)一整小节长,甚至超过一小节长。比如当音乐很快的时候,两小节才是一个真正的小节(下图中粗灰线才是”真正“的小节):
然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如上图这种一整小节长的弱起,甚至还可以超过一小节:



(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最著名的那个,AKA我不想我不想长大)但是请注意,我说的仅是弱起可以很丰富,并不是要让大家想尽办法把每一句的弱起都尽可能写的不一样。反复关系的句子和乐节,该一样就一样,不然会失去高阶对比。还是那句话,我们一定要清楚两段音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二堆题外话结束----最后我们再回来审视一眼我们改的:
其实按说到这一步已经是不错了,如果非要再抠的细致一点,可能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下面这个红框标注的弱起
还和其他的弱起不够统一。其他的弱起的动机都是很简单形状,而中间这个则显得有些复杂。比如我们可以把它改成这样:
或者这样其实也是不错的:
这里就牵扯到审美问题了。我们可以分别为两种方案找到他们好的原因。第一种素材更统一,重复关系更明显,也就会导致高阶对比关系更明显,是一个更偏向贝多芬审美的方案。第二种更有”有灵性“,更有自由感,我们也可以争论说前两小节的重复已经足够明显了,弱起有点自由度不会影响什么。这是一种更偏向莫扎特的方案。最后我们来听一下原始方案和这两种修改方案:



请大家仔细体会一下修改地方带来的区别(红框)

Vivian 发表于 2022-1-27 20:17:58

比如这个例子,无论是按两小节还是四小节的比例尺,两半音乐里都有给另外一半的节奏”补洞“的情况。
办法还有很多,先列举到这里。我还得说一句,就是上面说的这几点其实都是互相牵扯的,比如节奏上的对位可能直接也就会导致动机乐节分界线对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写好旋律(三)从四到八(以及时间对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