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音乐在线

音乐艺术美的本质探析,形式美与内涵美的完美结合

[复制链接]

624

主题

165

回帖

2513

积分

积分
2513
分享到:
发表于 2022-1-20 12: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2.JPG
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通过有组织有序的音响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的以表现审美主体情感体验的表现性时间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它不像造型艺术那样有着清晰具体的视觉形象,也不像语言艺术那样通过明确的语言生动描绘生活情景。对音乐艺术美的质的研究一直是音乐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音乐艺术美的基础本质是形式美与内涵美的完美结合
音乐艺术美是音乐的形式美和内涵美的高度统一。音乐的形式由音乐的基本要素(材料)及其组织构成。而这些材料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活动中,经过不断筛选,所发现的能引起人们审美感受的声音材料。这些声音材料有规律的组合运用形成了节奏、旋律、曲式、调式、和声、复调等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基本要素(材料)通过各种有序的组合方式组合起来 ,从而体现出音乐艺术独有的形式之美。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音乐形式美表现得十分突出。贝多芬《第六 (田园 )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中,作曲家用很多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来象征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十六分音符节奏周而复始的规律给人一种整齐一律的律动性音乐美感。在这个基础上,贝多芬运用弦乐和木管乐器分别演奏清新动人、柔和优美的旋律,使音乐始终贯穿着一种流动的均衡之美。
音乐的形式并不是孤立于内涵之外的独立物,因为音乐基本要素能够与人类的审美心理相融合、相对应,它的本身就包含着情感等内容。例如:响亮的响度表示激动、狂欢、高兴、愤怒等等,轻柔的响度表示忧郁、优雅、温和、悲伤;大调表示愉快、优美、严肃等等,小调表示悲伤、紧张、厌恶;快的速度表示兴奋、激动不安、狂喜,慢速表示宁静、感伤、高贵、庄严;大三度表示愉快、增四度表示穷凶极恶、上行的 1-2-3-4-5(大调)表示一种奔放积极自信、下行的 5-4-3-2-1(小调)表示一种内向的痛苦情绪、沮丧、压抑、绝望等等。
音乐艺术美不仅表现在音乐音响美妙组合与变化中所构成的形式美,而且还同时表现在审美主体——作曲家、音乐表演者与听赏者赋予音乐并从音乐中体验到的精神内涵,这种内涵美也是音乐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形式美共同构成了音乐美的基础本质。值得注意的是,音乐内涵美与音乐形式是不可分割的,音乐内涵美通过音乐形式展现出来。具体来说,音乐艺术内涵美又可分为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等几种形态。音乐崇高美体现的是审美主体在气势宏大、格调高昂的审美客体面前所感受到的伟大的精神内涵,从而产生的强烈情感反应与审美愉悦。
二、音乐艺术美的核心本质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自我确证
在人类的本质力量的自我确证中,对生命力和生活经验的确证成为音乐美的重要内容。苏珊 ·朗格曾说: “当你深入到艺术作品结构的研究之中时,你便会清楚地发现艺术结构与生命结构的相似之处正是由于这两种结构之间的相似性,才使得一幅画,一支歌或一首诗与一件普通的事物区别开来——它们看上去像一种生命的形式”。的确,音乐艺术中包含了对生命的自我确证:节奏是构成音乐美最基本的要素。节奏象征着生命,因为人的脉搏、呼吸等生命特征都是有节奏的。同时人的生命存在就是一个有机曲线,而音乐中的旋律线也是一种抽象的有机线条。音乐美通过音乐音响引发人们的想象,使审美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生命的秘密与生命的节奏,从而获得生命力的自我确证。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有着跌宕起伏的节奏和扣人心弦的旋律,乐曲富有生命力的节奏和旋律构成了对顽强生命力的讴歌,乐曲每一个跳动的音符,每一条旋律,甚至每一件乐器的形象,都能在人身上找到自己恰到好处的位置。欣赏者在欣赏乐曲时联想到人的生命存在,感动于贝多芬对生命的刚毅、挑战、坚强和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人生的深思: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要勇于追求理想,勇于挑战命运欣赏者在获得对生命力自我确证的同时被人类的本质力量深深感动,审美愉悦油然而生。
音乐能够把不同类型的情感,如爱情、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能把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如道德实践、劳动实践、认识活动等通过音乐音响以间接的方式表现得鲜明、生动而形象,肯定现实中美好的事物,并能激起自身多种美感情态,获得内心的和谐。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五个乐章都带有充满生活情趣的小标题,整部交响曲仿佛是一部田园生活的回忆录。绘声绘色的音乐使人从标题和音乐内容中极易获得生活经验的自我确证,使鉴赏者在鉴赏活动中想起自己以及人类生活,将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审美客体 ---音乐作品之中,获得审美认同感与愉悦,精神达到高度自由的状态。
三、音乐艺术美的终极本质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
马克思认为,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形式”之—。而音乐艺术作为意识形态中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存在。音乐美的终极本质便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音乐艺术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将自身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以审美的自觉加以艺术创造而形成的结果,这是一种经过艺术家审美情感、审美想像的一系列音乐心理加工而形成的感性形象系统。音乐美的终极本质便体现在它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之中。值得注意的是,音乐艺术美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终极本质还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音乐艺术美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终极本质具有普遍性。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以特定的、活跃的、流动的乐音作为自己的表现手段,运用模拟、象征等手法将作曲家对现实世界的感受表达出来,从而作用于听赏者的听觉,使听赏者获得审美体验。音乐艺术用它掌握世界的专有方式,更集中、更理想地概括了现实的美,用独特的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因此更带普遍意义。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的音乐作品可以容易引起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人的情感共鸣、审美愉悦。
第二,音乐艺术美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终极本质又具有独特性。音乐艺术美体现在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选择、审美加工和改造以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之中,是作曲家在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养分,真实反映生活,并真诚表现对生活的感受的结果。而这种社会生活又是经过艺术家审美体验过的生活。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是根据自己独特感受和认识而进行的一种审美展示结果,其中总是渗透着作曲家的个性,因此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的音乐艺师,贝多芬与海顿、莫扎特的交响曲音乐创作有明显不同 ,贝多芬顽强坚韧、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使其交响音乐的英雄性、思想性、戏剧性区别于海顿的幽默、莫扎特的均称而显示出他的独特个性。贝多芬将古典时期交响曲推向了最高峰。
第三,由于音乐艺术美的终极本质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因此那些反映社会发展方向的、具有明显时代意义的、美好生活的音乐作品往往更能体现出音乐美。贝多芬生活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反对拿破仑的时代,他的第三交响曲以社会性和革命性为题材,展现了为自由而斗争的主题思想,深刻地表现了英雄为人类的美好未来而英勇献身,并以牺牲为代价而给人民带来了胜利和欢乐的崇高精神。音乐中争取自由、民主的主题是美的,因为它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是对正义、进步的积极肯定。因此其中所体现的音乐艺术美一直被人们所喜爱。
参考文献:
1.(苏)康斯坦丁诺夫:《音乐美学原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版。
2.张前、王次照:《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3.张黔主编:《艺术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 于永顺主编:《艺术美概论》,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
5.李天义:《音乐艺术审美初探》,载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6.黄欢:《浅谈音乐和音乐审美意识》,载于《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