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唱中国歌蒙外国人,唱外国歌蒙中国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论演唱中文歌曲还是外文歌曲时,都一定要把每个字都弄懂,把每个音都发对。 有人开玩笑着说“人在洗澡时是最放松的,所以唱歌时也最陶醉”,这说明唱歌的时候一定要放松,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唱出歌来。
1.高的位置:发音位置尽量往上,即从鼻腔往额头方向,也就是尽量将鼻腔打开,即使不往鼻腔出气也要保持通,方法就是唱每一个字都稍微带一点“嗯”音,但不能太明显,否则鼻音过重。这样气流才会把声音从口腔带到鼻腔,然后才有机会进入头腔进一步共鸣。 2.深的气息:将气息尽量保持在丹田,即腰的一圈尽量保持往外扩张,不要让气流很快泄掉,否者别人就感觉你中气不足,听起来很累。方法就是你吸入空气后,在口腔不带一点阻碍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气流,让它缓慢泄出。3.稳定的喉头:不要用喉头颤动来造成声音波动,要用腹肌的快速外扩和内收,很有弹性地造成声音的波动,所以要经常练习用腹肌扩和缩来快速呼吸。 以上是美声音乐的三大要领,其次还有就是“松”,全身松弛,包括腹肌、胸腔、喉头、口腔、面部、手、脚、心全部放松。松就给人开阔、自由、回旋的感觉,要做到这些,最关键的就是要身心进入歌曲的场景,内心对歌曲或者歌曲表达的内容要深入。 分享一些唱歌练习技巧: 1、树立巩固稳定的中声区,是初学阶段练唱应达到的主要目的,中声区基本功好坏,直接影响到高音区的扩展,在中声区去感受气息与嗓子的合作关系,在母音训练中寻找自己美好的声音和共鸣音响。发声练习以“咪”和“妈”母音为主,练声曲以连贯抒发的软练习和果断弹跳的硬练习为主要手段,在自然声区采用三度或五度,半音摸进上下运行。2、中声区训练的原则是唱的松弛,上下唱的通畅,音色纯净、明亮,喉咙打的开,共鸣腔体兜得住。 保持良好的歌唱姿态,认真发好“起首音”,切忌撑着唱,要细心找到声门适度的感觉(声门适度就是发声时声带闭合的适度感)。 歌唱的发声是气息与声门闭合矛盾统一的结果。要想唱的动听、悦耳、声带闭合的“声门”必须适度,这是歌唱中最关键的环节。不要把中声区唱得太响、音量撑得很大,这样再往高音区发展就困难了。优美的歌声必须是协调、平衡、统一的,里面是松开虚张着的劲。 3、稳定低喉结位置,是打开喉咙歌唱的前题条件。 喉结也称喉器,是发声的重要器官,它的稳定功能就如弦乐上的码子,对声音落低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哈欠时,就是喉结低喉位最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让声音落下来,也才能让共鸣腔体充分地支撑和打开。因此,我们必须彻底放弃用嗓子喊着唱的不好习惯,将发声位置从喉结移到胸口正确的发声位置上来。让声音落下来,保持舌根、下巴、前颈部位“懒洋洋”的松弛状态。 4、唱好“过渡声区”掌握混声歌唱技能是拓展音域与统一声区的重要手段。 人类生来就有真假两种声音,宽厚结实的真声和高亮尖细的假声。女声的真假声区别不大,而男声则有界限分明的明显差异。沈湘教授说“只有把这两种肌能混合使用,才能在整个音域中得到统一的共鸣音色”,又阐明说“混声唱法不是到了高音时才混合使用,而是在中声区里就要找到真假混声唱的感受,只是真假声的比例多少而已”。 “过渡声区”也叫“换声区”,就是真声和假声衔接的那个声区(男女高音一般在D2-F2之间)。唱到此处常出现破音或被卡住过不去的现象,这就是碰到了“拦路虎”也叫“音坎”,要想顺利通过就要在真假声区之间人为地架设一座通过的“桥梁”。其方法就是混声唱,真假声的比例要控制好,“声门”开的适度,发声不可硬拼,音量不可太大,要用心去感受混声唱的轻松音响,这是攻克高声区最关键的一步。 在实践中体会到两种声音不同的肌能特征后,也就知道在训练中真假声的互补作用的重要了。沈湘教授的高徒邹本初先生总结时说“真声肌能可以增强基音的音响力度,使声音产生结实、明亮的艺术效果”,假声肌能使声音变得更加轻松灵活,要带着柔和的特色。所以混声唱法在体现美声规范的声音概念(通、实、圆、亮、纯、松、活、柔)上显示了极大的科学性和优越性。5、打开喉咙唱的重要性。 这里所说的喉咙,就是指嗓子眼那个地方,喉咙包括了咽和喉两个部分。打开喉咙唱主要是打开喉底部,除了使喉咙向周围扩张外,更主要是一种使喉结(甲状软骨)向下拉(坐位)的力量,和使咽部向上伸展扩张,上下反向垂直拉开的力量和状态。沈教授说“要有上下拉开一米长的状态”,打哈欠就是最好的感受,这时喉咙是充分打开的,共鸣腔体的支撑是有力的,唱时就应保持这种状态。这种歌唱发声比较松弛、声音和气息容易结合起来,位置也容易上去,把声音送到鼻、头腔,只有打开喉咙才能获得上下通畅的音柱效果。6、歌唱的共鸣是美声唱法的灵魂。 声带单独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它所发出的声音是十分纤细的,单薄无力的,似尖细的哨音,一点也不悦耳,它只有在各相关的共鸣腔体里得到共振,环绕出来,才能使音量、音色得的宏亮和美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