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有一点不准没关系,重要的是音乐!」
「我这是表现型音准!」
「我这是和声型音准!」
「其实我,听不出来…」
这些话,在练音准的路上我们可能都说过,好气又好笑又有点心虚。
音准真的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也许比起音乐本身,纠结于音准好像太过入门,但是就是这件入门的事情做好了才能见到门背后的风景。
虽然我们都讨厌鸡蛋里挑骨头的感觉,但其实应该将音准、节奏、大小声、乐句等等基本组成想成是那颗鸡蛋,而个人诠释与情感表达是能够用来彩绘的色彩。
在基本不被破坏的状态下尽情的诠释,才是面对曲子比较正确的心态。
我们都知道音要准,音不准的时候自己最难受,但有时难免觉得大师们分享的方法不太可行。所以以下便是一位也在跟音准奋斗的音乐家写给与自己一样的音乐家们的实用方法清单!
1. 有没有共鸣
音准之所以需要练习的原因是,分辨音准的能力是需要时间培养的,并不能靠天份或是直觉抄小路。
而且习惯好音准跟习惯坏音准所需的时间一模一样,要是平常在音准方面的要求不够谨慎,就会导致自己越来越习惯摸稜两可的音准,久而久之就会发现我们会不太确定音有没有准,即使听得出来不准也不确定到底差了多少,进而导致我们认为自己根本听不出来,但是其实只是缺乏练习。
对于弦乐手来说,如果心里没有个尺,用传进耳里的声音也是能区分自己有没有拉准。
拉准的时候,琴会开始共鸣,神秘的自然泛音 (overtones) 也会能够被听到。
那种感觉就象是紧握的双手终于松开了一样,空气彷彿开始流动于琴中,整把琴会最自然的震动,其他弦也会共振。
这是当自己听不出来到底音有没有准时最直接的分辨方式,你的琴会以共鸣的方式告诉你的,而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去接受并对它所给予我们的提示做出反应。
2. 空弦跟长音
在练习音准时,空弦可以说是琴本身配置的调音器。当自己对现在演奏的音或者是一整段弦律的音准有所疑虑时,单音单独对空弦,或者是演奏弦律时同时演奏空弦长音为底。
在琴有调准且按下去的音也是准的情况下,空弦就会跟着共鸣。这是我们能听到,感觉到,甚至看到的。所以使用空弦长音可以说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3. 跟成功学习
虽然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于已经知道自己音准有问题的人来说,应该适时的向成功学习,也就是让自己习惯音准的时候的声音与感觉。
反覆的正面刺激,会让自己在遇到不准的时候迅速的知道这不是音准的时候该有的声音。如果只是一再的在音不准的时候纠正自己「太低了」「太高了」,当音准的时候反而没有上心,这样其实只是一直在确保自己没有倒退,但其实并没有在前进。
4. 不抖音慢练
这大概是我们最又爱又恨的练琴方法之一。慢练的原因不仅是避免自己的双耳与手指一不小心养成坏习惯,也是因为从「耳朵听到」到「脑中分辨」到「手指做出调整」,都是需要时间的。
要给自己时间去强化这一系列的传导,象是练习跑步一样,先了解步伐然后再慢慢跑起来,让肌肉记忆能够养成。
另外就是不要抖音。抖音在诠释层面上属于音乐色彩,可以把它们的关系想象成:好的音准是个框,而抖音是涂在框里面的颜色。无论是什么样的抖音,都不应该影响到音准架构起来的框,更不可以在练习的时候用来掩饰不稳定的音准。
5. 了解自己的惯性
即便音准是件黑白分明的事,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音准都有自己的惯性 (tendencies)。如果是经过思虑之后的诠释选择,比如说较紧或较宽的半音,或者是和声需求等等。
做这些决定的确是很个人的选择,但是都必须来自于合理的需求。
大部分时候其实我们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惯性。也许是上把位就偏高的音,或者是随时都太低的四指,这些都是没有理由的习惯。
用心观察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惯性,如果有的话实时的提醒自己并做出改变,自我反思 (self-reflection) 是很强大的学习方法。
6. 听到看到唱出来
先在脑中听到音的绝对重要性是用任何文字都无法表达的。虽然说有了目标也不一定马上就能够实现,但是如果连自己的目标听起来如何都不知道,那怎么会有实现的可能?
如果脑中已经有个清楚的声音,演奏出来的音准也会随之改变。
除了先听到以外,也可以用看的,让双眼提供一些帮助。在练习的时候大方的唱出来也是很好的方法。不仅可以让自己的双耳也听到音准,对于乐句与大小声的诠释也会带来帮助。
7. 录音
最后,当然就是录音这最令人紧张与懊恼的方法,尤其是在我们认为自己终于有所进步时,可以说是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录音给自己听在音准的练习上是不可或缺的。
在演奏时我们有权力主观的面对音乐,但是音准需要我们保持客观。只有保持了客观我们才能准确判断自己在演奏时在音准上的调整是否正确。听自己的的录音虽然难受,但是它不仅能使自己正视问题,也会刺激自己去解决问题。
当有天听到自己的录音就如自己所想时,那会是什么都无法比拟的满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