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跟本文内容无关。 公号:作曲菜鸟 因为现在的音乐大多采用主旋律+和弦伴奏的形式,很多时候我们不会遇上这个问题。 但是写复调音乐的时候,知道如何调整旋律重心是非常重要的。 两条或多条同时进行的旋律,在同一时间必须要区分主要旋律和次要旋律。 如果连作者都分不清自己的旋律重心,整个音乐听起来一定会杂乱无章——我最开始写的东西就是这样的。 下面列出我总结出来的一些关键手法。 1. 次要旋律演奏长时值音符短时值音符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这是管弦乐中最容易见到的技巧,当其中一个乐器在演奏主要旋律时,其他乐器拖长音,起到和声铺垫的作用。 当然钢琴曲中也能够使用这个技巧。 比如这首巴赫的BWV116,当前主要旋律使用橙色高亮:
因为钢琴的延音效果并没有管弦乐器那么好,所以一般不用全音符。比如巴赫这首就是用四分音符来衬托8分音符主旋律。 自由对位法里面,长音符对短音符是基本原则。保持旋律互补,是突出某一条旋律最简单的方法。 2. 次要旋律演奏重复音型这是最常见的手法,很多钢琴曲和现代流行乐都使用这种方式进行伴奏。比如最简单的每小节两下或四下的柱式和弦抒情流行歌伴奏,还有华尔兹的董擦擦:
还有阿贝尔替低音,华彩音型等等。勋伯格把这种重复音型称为伴奏动机型。 重复不变的动机型不会喧宾夺主,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放到某一个固定声部的主要旋律上——这是和复调音乐不同的地方。后者每个声部都有旋律,虽然在某个特定时间,只有一个主要旋律,主要旋律通常轮流出现在不同声部上。 3. 次要旋律幅度比主旋律小大幅度的音程更容易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可以限制次要旋律的幅度——甚至保持级进。 比如巴赫的BWV847很多地方就是这样做的,我标出了比较典型的地方,蓝色是次要旋律,橙色是主要旋律:
4. 短小的音型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短小音型(通常是动机)可以迅速抓住听众的耳朵。比如这首巴赫的BWV848:
相同时值,同样是不断重复,但是听众的注意力会被下面一条旋律吸引,一方面是因为幅度较大,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短小音型的高辨认性。 5. 旋律的先后顺序后进入的旋律总是会吸引人的注意,就像最小的公主永远更令人疼爱。 赋格曲式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将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新加入的主题上。 以前写练习曲时很喜欢在第一小节前补一个四分音符,就像肖邦的A小调华尔兹的开头部分一样(上面有图,我忘了这种写法的术语叫什么)。 但是在复调练习里这种做法有很大的风险,因为听者的吸引力可能会被吸引到新加入的次要旋律上去。比如下面这个反面例子片段(我写的):
试听的时候,总是把低声部认做主要旋律。 通过修正先后顺序,效果会好很多(用次要旋律填满前置小节)。
总结人的知觉总是有无数的影响因素。 可怕的是这些因素是无法量化的,因为每个人的感受性都不一样。 上述技巧时而互相冲突,时而相辅相成。 我佩服好的音乐家总是轻而易举就能抓住听众的耳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