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6-13 17: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看到,虽然时间很久远了,但我有点点小想法想分享,可能圭神更多从音乐美学与作品创作的角度来说,但是就我自己的研究来看,音乐美学更多的是关照音乐背后所体现的整体审美性的文化要素,它本身或许不需要与作曲家达成某种共识,在作品中以多重维度进行感知乃至进一步释义,这必然要求搞这行的人要有坚实的音乐基础分析能力,否则纯粹的感性表述会让人看笑话,同样也让人看不下去(但值得注意的是,感性问题从来也是美学的根本存在之基,所以这里是要区别的,有一些大家的文章虽然非常感性,但是也能够流露出背后的人文底蕴,特别是一些有宗教背景的学者,他们的文章,又要区别看待,因为在西方音乐美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这种“宗教虔敬”的传统,在音乐中追求超越,似乎实际就是在进行自身信仰的表述,他们似乎正是在音乐中寻求与印证自身与宗教的联系,这里说的有点玄乎,但是确实有这种现象,《absolute music》这本书里有讲这个问题。)扯得有点远了,其实音乐美学的研究远不止这些。而且音乐美学在中国的发展又很复杂,其自身的学科脉络、知识体系,到今天其实也不是十分清晰。首先是中西音乐美学本身的研究语境差异极大。“美学”这一概念本身就面临尴尬的局面,是忠诚于其“感性”的“元内涵”,还是延续其“中国化”后的“审美性”?也就是说站在两种立场上所涉及到的音乐问题是有着高高壁垒的。即便是中国音乐美学的研究中,如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之间的系列归属与呈递问题。问题太多啦哈哈,这说明音乐美学所关涉到的一系列问题之多,这也惊喜的说明,我国音乐美学的发展还是任重道远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