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讨论决定,这一期我们是金属核风格乐队的最后一期啦。其实这种风格到现在仍旧很活跃,但是考虑到2010年前后比较有影响力的乐队都已经出现,并且对于金属核风格发展也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所以,我决定在这里暂时先告一个段落。 现在有了各种数字媒体,让我们寻找资源很方便,但是因为当代音乐的资料实在太多太杂,梳理起来也是个费力气的活。所以,我们决定还是先将比较重要的一些专辑作为推荐,另外将一些值得了解的乐队资料也放下面。
As I Lay Dying在2007年发行了巅峰期著名的《An Ocean Between Us》。Billboard专辑榜第八位,Metal Blade Record历史上最卖座的唱片之一,这在金属核乐队中是非常好的成绩了。旋律和Riff都已经非常成熟,吉他的部分thrash的味道仍旧很浓,另外突出了和声,让音乐非常耐听,属于简约而不简单的那种。由于大量增加了旋律部分,所以这张专辑听起来够重同时又非常流畅,受到非常高的主流评价,属于值得一听的精品。
2010年发行《The Powerless Rise》,从直观听感上,很明显的受到了Deathcore流派的影响,变得更重且破碎了。2012年发行最后一张专辑《Awakened》,属于有点偷懒嫌疑的模式化专辑。2013年主唱Tim Lambesis因为雇凶杀害前妻被捕,乐队解散。
All That Remains在2008年发行《Overcome》。这个时期的金属核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刻意旋律化和模式化的趋势,总结起来就是先来一段够燥的前奏,一段流行风格的旋律+清嗓,随后连接一段核嗓和稍重的Riff,来一段很容易high起来的breakdown,再接一段Riff,就这么交叉进行几次,齐活了(《Two Weeks》就是这种模式下的典范)。
好在All That Remains还有足够踏实的技术支撑着,让这张专辑还算可以听,billboard成绩也挺好(专辑榜16名)。同时期大量出现的金属核专辑基本上都是这个路数,至于好听不好听,见仁见智吧。
要说核届顶流必然要说Bullet for My Valentine,毕竟现在这种模式化的旋律金属核基本上就是由它发扬光大起来的。首专《The Poison》在欧洲发行的时候其实还不算特别火,随后2006年在美国发行,突然大获成功。 随后2008年发行《Screan Aim Fire》,登上billboard专辑榜第4位,2010年的《Fever》,获得专辑榜第三位,当周就卖出去71000张唱片。总的来说风格变得温和了不少,Riff仍旧够凶,主唱一开口却变得异常乖巧。是那种非常适合登上星光熠熠的大舞台的音乐,却已然不是最好听的metalcore。也许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吧,关于metalcore的一切都主动或者被动的被冠上了“无脑”的称号,刻意突出的流畅的旋律和歌唱,精简再精简、只为high而high的breakdown,只为了吼而吼的高潮段落,基本上听了前奏就知道接下来整首歌的走向,听者很容易抓住歌曲的情绪起伏变化,让你一听就觉得很躁动,却少了以前反复琢磨的乐趣。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这颗子弹算是大明星了,他们的每一张专辑都能在排行榜和乐评届掀起一阵腥风血雨。这几年金属核逐渐退火,Bullet for My Valentine倒是仍旧红火,并且开始尝试转变风格,2015年《Venom》 Thrash metal占了很大的比重,而2018年的《Gravity》则玩上了新金属和前卫金属。
Trivium在2006年发行《The Crusade 》,2008年发行《Shogun》,逐渐走向更为纯粹的thrash metal和progressive metal的方向,有时候也会采用新金属的编排方式,不过跟核没什么关系了。Trivium专辑挺好听,不算特别重,有的地方编排还挺有新意的,比较适合刚接触极端金属的乐迷。
另外这段时期乐队的著名专辑还挺多的,比如Chimaira的《Resurrection》,Dillinger Escape Plan的《Ire Works》,Parkway Drive的《Horizons》等等,都值得一听。
在metalcore逐渐走上主流舞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却也变得越来越模式化的同时,一股新的暗流在地下圈子开始逐渐扩大影响。尽管此前已经有不少乐队吸取了死亡金属的元素,从而给自己的作品带来更强烈的破坏力和情感张力,但是到了2006-2007年间,这种融合俨然成了一种小的潮流,并进而形成了被称为Deathcore的小流派,并出现了不少年轻的乐队。跟mathcore、以及后来的Electronicore类似,他们很难说完全自成一派,但是跟占据大多数的metalcore又有着显著的区别和特点。这其中比较突出的乐队包括 the Agonist,Bring Me the Horizon,Suicide Silence等等。
The Agonist 首专《Once Only Imagined》发行于2007年,除了金属核和死亡金属外还融合了大量的古典音乐。美女主唱不仅漂亮而嗓音非常棒,各种技巧手到擒来。有点像更重一点的Nightwish。2009年发行《Lullabies for the Dormant Mind》,古典气息非常浓,和声很突出,这张专辑里面甚至还唱了一段天鹅湖...而且他们的音乐话题相对于其他金属核乐队,关注了更多社会以及哲学话题,显得更有文化底蕴一些。2012年发行《Prisoners》,随后主唱 Alissa White-Gluz 离队加入了Arch Enemy.。
相对The Agonist的融合性,Suicide Silence音乐中的死亡金属元素就显得非常突出了,推荐他们的第二张专辑《No Time to Bleed》。相对金属核越来越趋向傻high,Suicide Silence更侧重于用 降速的breakdown增加血淋淋撕裂感。音乐充满了无法自拔的泥泞感,但是并不粗暴刺耳,鼓点非常急促,同时夹杂着相当精细的旋律像把钝锉一样不停的磨你的耳朵。后来从三专《the Black Crown》开始变得新潮了不少,更加慢、更加黑、更加多的breakdown,但是整专听起来非常的压抑,完全失去了之前的吸引力。
Bring Me the Horizon在2006年发行首专《Count Your Blessings》,大受好评,死亡金属味儿更重一些,2008年发行《Suicide Season》,则偏向nu-metal,hardcore甚至是emo的融合,甚至还有电音在里面。这是一张挺有名也挺有争议的专辑。Bring Me the Horizon是一个极富实验性和创新性的乐队,后来的专辑也是什么风格都有,变化多端,几乎没有重样的。
还有一个比较受关注的Deathcore乐队Whitechapel,代表作2008年的《This Is Exile》,被很多人誉为Deathcore的巅峰之作。吉他riff的铺陈非常丰富,一路向着更黑更狠的方向狂奔而去,有几首歌甚至充满了黑金属的氛围。Breakdown的运用也是意外的精彩。因为风格极端因此这个乐队在主流的影响不大,但是不耽误他在死硬派金属党中大受好评。
2007年 Carnifex发行首专《Dead in My Arms》。另外还有澳大利亚死核 乐队于2012年年发行的《Hate》都值得一听。 进入2010年之后,金属核的发展更多的融合了大量合成器和电子元素,相反则距离它原本诞生的金属乐越来越远了。相对于渐渐从人们面前消失的老乐队,出现了很多更加新潮的乐队,金属核与它原本的面貌已经相距甚远了。因为2010年之后新乐队的作品听得不多,我这里就根据影响力稍微推荐几张专辑以作了解:
Crossfaith 2013年专辑《Apocalyze》,工业电子融合金属核。
The Devil Wears Prada 2011 年专辑《 Dead Throne》billboard专辑榜第10位。典型的新派金属核。 Asking Alexandria 2011年专辑《 Reckless & Relentless 》billboard专辑榜第9。电子金属核,而且有点后核那个味儿。年青一代乐队里面还不错的一支。这几年也在努力转变风格寻求突破。
Motionless in White,哥特工业融合金属核。《Infamous》这张专辑因为Tim Sköld的加盟又被称为曼森核...制作很精良,21世纪之后录制条件好了很少能听到以前那种被录音设备坑到糊成一团的专辑了。
Blessthefall 前期偏向后核,随着2011年《Awakening》和2013年的《HollowBodies》 逐渐转型电子金属核+后核。算是年轻核团里比较重的一支了。偏重氛围。
August Burns Red 2015年发行专辑《Found in Far Away Place》并凭借其中的《Identity》获得格莱美提名。算是在2010年之后为数不多的一支比较有新意的乐队。他们的吉他solo很有特色的,旋律也不错。这张专辑还用到了不少管弦乐,比较丰富的一张专辑。
近两年,又开始流行老派金属核回潮了,而且出现了不少年轻的佼佼者乐队(有时很想吐槽一句潮流真是一个圈),比如Vein,Knocked Loose,156/Silence, Code Orange, Varials, Jesus Piece, Counterparts, 等等真的很不错。他们重新摸索前辈融合经历过的路上,同时又增加了不少新时代的烙印。比较出色的专辑可以听听Knocked Loose2019年的专辑《A Different Shade of Blue 》,在音乐和商业上都成绩不错。Code Orange 于2017年发行 首砖《Forever 》并且获得了格莱美提名。
金属核到这里就写完啦。这个风格,曾经是我走进金属乐大门的一把钥匙,后来,随着时间变化,却变成了我说不清道不明的样子。一种音乐潮流的发展,是乐手们也是听众选择的结果。看到人们对于金属核的嘲笑和奚落,也会想要去说服一番,告诉他们,金属核并不是他们看到的样子,但回过头来想,即便如何评析,也还是自己听想听的最重要。
不过我个人认为,评价一个音乐人也好,一个乐队也好,一种风格也好,都还是应该抱着更开放的心态。无论如何,我在这里尽量尝试还原金属核在我心目中的面貌和发展过程,也希望能给把自己喜欢的分享给更多人。而至于这种风格以及影响力更加公允的评说,还是交给时间吧。
顺便预告一下,下一期,我们要写哥特金属啦!有喜欢的乐队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